首页 - 成人英语 > 我的英语(首先英语)

我的英语(首先英语)

发布于:2021-06-10 作者:jason 阅读:439

中式英语3.5代

如果中式英语3.0代基本没有语法问题,但它所创造的句子不符合美国语言表达习惯,那么中式英语3.5代既没有语法问题,也没有美国语言表达习惯,但总是混淆语言的使用场合,容易引起误解或让别人感到不舒服(即使别人知道你只是犯了一个错误)。

就像一个美国佬(在中国)不小心踩了一个中国女孩的脚(即使那个女孩认识他),美国佬也会出于愧疚赶紧道歉:“对不起,对不起,你没事吧,我会对你负责的。”美国佬说这话的时候,我相信我身边的同学都会露出一个很有内涵的笑容。这个时候,女生反而会讨厌你的道歉。也许是因为她受不了这样的尴尬,她对北方佬说:“你闭嘴。”美国佬会觉得很不解。我明确表示道歉,并表示愿意为此承担责任。为什么我会得到这样的回应?呵呵,这个得有个中国“老师”给他解释。

是的,在鹰酱屋中,“能”字可以说明你是一个负责任的人,你有勇气和魄力对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后果负责(在中国,大多数人都没有这样的素质,人们首先认为如果自己能溜,如果有人主动承担责任,比如广安的一个女中学生不小心刮到了路边的一辆车,车上没有人。一般情况下,车主找不到这个女学生赔偿。

事后,业主很感动,联系了女学生,放弃要求赔偿,表扬了女学生。

这是新闻来源:她是在广安一个中学生刮伤她的车后做出这样的选择的。对于那些中老年人,他们会觉得这个学生读书笨,跟不上一半;至于80后和90后,他们很佩服女生的行为,因为基本做不到。但是可以看到,年轻一代的思维会越来越现代。想象一下,一个人连承认错误的勇气都没有,怎么能进步。

我跑题这么长时间,就是想说明美国人那句话在美国是被夸的,但是美国人用中文对一个女生说“我会对你负责”。在中国,这句话用在中文里,然后在这样的场合,会引起明显的误会,让女生的处境很尴尬。所以,学习一门语言有时候并没有那么简单,即使你的表达来自大陆。

就像著名的雷宗,他说“?”在印度新闻发布会上(阿三笑场下舞台,回归“?”,问雷总,你没事吧?你TM脑子没病吧?(其实雷说一个字就够了,没错),“?”这本身不是中式英语,而是彻头彻尾的鹰酱制造者。雷一直以为他的意思是"你没事吧?"是的," "翻译成中文"你没事吧?"意思,但它不是应该出现在这样的场合,“吗?”一般在什么场合出现?看过一些美国大片的人多少有点印象。通常发生在对方受伤,或者失恋,或者心态不正常的时候。简而言之,对方处于一种似乎有关系的异常状态。朋友和别人只会说“?”表示关心并确认情况。它的意思和汉语里的“你没事吧”是一样的。当你的朋友情绪低落时,你会说“你没事吧?”你的朋友会觉得很温暖,但是如果你的朋友无事可做,每次你看到一个人,你都会问他们:“你没事吧?”一个女孩可能会叫你出去,但一个男孩会被揍一顿。

所以,当你没有恶语相向的时候,你用的是地道的美式表达,却用错了场合,这才是最危险的。友谊之舟被你不经意戳了一个大洞,甚至有打架的风险。

所以我们建议既然已经准备好学习地道的美式英语表达方式,顺便也要了解一下使用场合,这样数学就到位了。

说雷总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真的只是雷的全部错吗?我们都喜欢通过表象看本质。事实上,雷总是输入“?”坑也挺尴尬的,因为中国一般放“你还好吗?”翻译成“你没事吧?”同时,写上“你好吗?”也翻译成“你没事吧?”因此,雷一直认为这两种表达方式具有相同的含义,即翻译同质化,这种现象在中国非常普遍。明明是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翻译成中文却成了一种表达方式,模糊了表达方式,使翻译同质化。

其实确切的翻译应该是这样的,“你还好吗?”你还好吗?-"你好吗?"你好吗-"怎么样?"最近怎么样?

翻译同质化会导致不同语言表达之间的细微差异被抹去,使人们无法更准确地理解意思。同时也会把学习者带入坑里,比如雷总。

翻译同质化的原因非常复杂。第一,由于语言之间的差异,很难协调,然后译者想在不损失任何细微差异和细节的情况下准确翻译,这对于译者来说是一项非常困难,基本上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第二,由于一些译者语言水平不同,导致各种翻译或相互抄袭,翻译环境非常混乱,不准确的翻译成为主流;第三,很多译者急功近利,根本不在乎细节。给你翻译一下就好;第四,有的译者只是回答流畅,拍着脑袋随便想到一句话,或者猜一下意思,然后回答。他们根本不会负责翻译,反正也不关他的事;五、有些翻译纯粹是捣乱,所以欺负你,反正不懂。你分不清是对是错。上来就是瞎说,故意带你入坑。

第四、第五翻译通常只能坑小白,但是有一定英语水平的人不会上当,但是大多数中国人逃不出第二、第三翻译挖的坑,因为这些坑是暗坑,不是欺负小白的那种露天坑。暗坑看似感觉没问题,像是志愿者修的路,其实是土匪布下的陷阱,经常掉进坑里。

学单词需要老师教?

中国人往往不会自己拼单词,也就是不会

把一个单词拆分成几个音节然后复合发音读出来,习惯依赖老师亲自教学生一个一个单词该怎么读,显然这个环节是完全不需要老师的,如果你真的学好了音标,却还要老师教你读,特别是中学生,这简直就是一种侮辱,就像都到初中一年级了,学习个较深一点的汉字,比如“见藐小之物”中的“藐”拼音“miao”,你不可能还让老师教你怎么读吧?如果初一尚且可以厚着脸皮,那么高一还要老师教你怎么读汉字,可能真的是对你智商的一种侮辱,请问你是怎么上高中的?所以,学习单词这个环节是不需要老师教读的,如果学生真的需要,那只能说暴露出了一个问题,就是音标没有学好。

字母拼读记忆?

还有一个现象,人们在记单词的时候习惯这样去记,比如:international美[ˌɪntərˈnæʃnəl]

记的时候就会去拼写(把字母拼读出来)I-N-T-E-R-N-A-T-I-O-N-A-L,国际的,国际关系的,哈哈哈啊哈。。。。短一点的词还好,这样较长的词这样拼下去要吐血啊,所以很多人碰见这种较长的词就记不住,很显然不是这么记的,就像我们中国人学汉字,比如“看”,我们不会“一撇、一横、两横、三横、一撇、一竖、一拐、一横、两横、三横”这样去拼字的结构,我们记汉字不会这样做,很显然这会加大记忆难度,而且很容易把顺序搞错,导致书写不正确,要知道英语单词本身就是拼读性的文字,当你在发每一个音节的音的时候就会有一组字母对应,比如international,顺着发音自然就写出来了,还不会把字母拼写错,同理很多单词即便不知道音标,也能大概拼出单词的发音,不过单词的发音规则比较多样(就像汉语的多音字),所以拼出来的发音会不太准确(如同我们碰见陌生汉字读半边,基本是对的),需要借助音标加以证实。

需要记下单词的所有中文释义?

在记单词的时候,人们会对一个单词记多个意思,这无疑又会加大记忆量,提升难度,单词翻译成中文之所以会出现多个汉语释义,除了个别是一词多义外,基本上绝大多数只有一个基本意思,只不过这个基本意思没有一个准确的中文词汇相对应,于是就出现了多个意思相近的中文词汇作为释义,这只能是一种参考,因为一个英语单词的含义通常并不是某一个具体的汉语词汇就能完全概括的,所以需要添加一些近似词汇加以补全单词含义的范围,但是在补全的过程中每个汉语词汇又会包含多余的含义,这些含义是英语单词不具备的,比如将“fuck”释义为,操,日,干,它们三者意思都差不多,但是“操”也带有“体操”的意思,“日”又带有“太阳”的意思,“干”又带有“干燥”的意思,这些都是多余的含义,是“fuck”这个词不具备的,所以中式英语常常闹出这样的笑话,百度翻译和学渣水平差不多(机器翻译的算法也是基于一定的数学和逻辑运算法则架构的,不具有抽象思维能力,我在前面的文章《英语学习的理论思考》中提到过,语言内在的机理是如何运作的,显然机器翻译不符合语言的运作机理)。

如果人们真的要用汉语释义记忆单词,比如international,那就只记“国际的”这一个基本含义就够了,基本含义通常能概括单词的大部分含义,当然,当你具备一定基础的时候,international这个词的含义就未必非得用汉语释义去记,因为inter这个词根就包含“什么之间的”这个含义,national本身就是一个单词,含义“国家的”,所以组合起来就是“国家之间的”这个含义,这是英语思维理解,汉语一般翻译为“国际的”,并且以“nal”结尾的一般都是形容词,以“tion”结尾的一般都是名词。

同理,interface用英语理解就是“界面之间的”,汉语释义“界面交互”,Internet用英语理解就是“网之间的”汉语释义“互联网”,这个inter是包含有“连接,互通,在对象之间建立一种紧密的联系”的意思,所以这就是采用汉语释义(哪怕是只记忆基本含义)的弊端所在。

中文释义的模糊化造成的混乱

而且采用这种方法,通常会导致我们对某些近似单词的含义把握不准,傻傻分不清,如果找人给你翻译,翻译来翻译去,感觉没什么区别,会让你误以为是一个意思,因而进一步导致错用,比如,harm、hurt、damage、injure、wound、destroy、ruin、impair,它们都是近义词,但它们的意思并不一样,通常你会得到一堆的释义,糟糕的是几乎每一个词都是一堆的释义,更糟糕的是,这一堆堆的释义还扎堆雷同出现,你没办法分辨每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进而你会等效互相借用,然而它们之间所用在的对象上是不同的,是有微妙差异的。

这是我加工后整理出来的信息(这个过程很痛苦,就像你本想要一批原材料,结果一个个不负责任的司机拉来一车车的垃圾堆在那里,然后你需要把那些垃圾收集在一起,把那些真正的废品排除掉,把那些造成干扰和污染的杂质清理掉,然后进行高精度归纳,最后二次加工塑型),harm(身体或精神上的,或者某种体系结构上的)伤害、hurt(多指情感上的)伤害、damage(物件外观上可见的)损坏、injure(尤指事故中受到的)伤害、wound(指武器或物件对身体造成的)创伤、destroy(指摧毁性的)毁灭、ruin(指产生长期损坏结果的)毁坏、impair(指削弱性的)损害。。。。相信我,你在网上是找不到这么高精度的释义的。

联想记忆法?

曾经一时中国兴起所谓的联想记忆法,就像《中国合伙人》中所演的那样,ambulance(俺不能死)=救护车,pregnant(扑来个男的)怀孕,貌似还挺押韵,看起来这方法还不错哦,但这并非正确操作,首先不是每一个单词都能找到这种兼具近似含义和谐音的注音,其次先不说那个谐音标注会不会影响单词正确发音,就单说那个联想,比如在记忆pregnant的时候,出现在你脑海里的会是“扑来个男的”而不是“怀孕”,然后你还要进一步切换到正确的含义“怀孕”上去,这无疑增加了你大脑的运算成本,如果每个单词都这样记,一句话读下来,我真不敢想象你的脑海里到底出现了几重画面,所以这种方法玩玩可以,不要当真。

汉语和英语对事物的表达方式不同

同样的事物汉语和英语的表达是不同的,尽管它们指的是一件事物,例如aircraftcarrier,中文意思是“航母”,释义:搭载航空器的母舰,而aircraftcarrier的释义为“空中航行的船的携带者”,因此“航空母舰”强调的是移动基地属性,是战斗机在远洋活动时停靠的母港,而aircraftcarrier则强调的是攻击性武器的投送属性,是一种能够将战斗机投送到热点区域的运输载具,很显然汉语和英语对同一件事物的命名是不同的。

英语单词内在的拼写规律

汉语和英语的词义规则也是有区别的,transform转换(动词),transformer转换器(中文:变压器,transformers变形金刚),transformation转换(名词),transport转运(中文:运输),transplant移植(中文:殖民),translation语言转换(中文:翻译),transcentury转换世纪(中文:跨世纪),transnational转换国度(中文:跨国的),transatlantic转换大西洋(中文:跨大西洋的),一种是英文的表述,一种是中文的表述,像这些复合词,本身就能够“顾名思义”,是不需要再记中文意思的。

再比如,find发现,finder发现者,kill杀死,killer杀手,detect侦查,detector探测器,rove漂泊,rover漂泊者,read阅读,reader阅读者,等等,根据这些词根就能掌握该单词的意思,而且比中文翻译更为准确,这就是采用英语思维理解并记忆单词的好处。

有哪几种识记方法?

对于中国人,最靠谱的方法还是采用单词的基本含义记法(所谓基本含义,就是最接近单词本来意思的那个释义),因为这样可以大幅压缩记忆量,进而提升效率,当然,这个基本含义只是在你完全碰见一个陌生词汇的时候所建立的一个初步认识,在你此后的继续学习和使用中,你会发现基本含义并不准确,因而你会通过语境等多种场景进一步掌握该词汇的具体范围。

我们认为学习单词最理想的方式还是采用英语释义(这就跟我们学习汉字,字典里有汉语释义一样),通过英语释义,你基本可以得到一个大概的含义范围,然而这需要学习者本身就具备了一定的英语水平。当然了,还有一种方式,那就是之前文章《英语学习过程的理论思考》中提到的“缩小范围辅助”和“主动扩充词汇范围”这样的近乎母语环境的习得方式,这要求学习者有一个具有较高英语水平的人陪在身边指导,并且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反馈机制。

如果有条件最好不要依赖翻译

可以发现,英语单词无法使用具体的汉语词汇精确释义,这是存在弊端的,所以,一般而言,非常依赖第一手英语信息的人,即便他们的部门拥有一个具有较高英语水平的人专职做翻译,他们也会有强烈学习英语的需求,这个好处之一是可以快速得到第一手信息,二不需要坐等别人翻译出来才能看(有时候翻译的人也不知道筛选哪条信息进行翻译),第二个好处是你不需要“吃别人咀嚼过的食物”,因而,你得到的将是原汁原味的信息,这有助于你效率的提升,要知道翻译是存在弊端的,除了很多词汇无法精确表达单词的意思,还会因为翻译者的综合水平而影响到信息的质量,并且,翻译中难免会出现增加一些多余的意思,或者删除掉一些原有的意思,这里拆一拆,那里补一补,这是非常常见的现象,根本无法避免,只是程度轻重的区别,所以,你最终得到的加工后的二手资料和原文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当然大体的意思是差不多的,在一般领域,得到个大概意思基本就够了,然而,在军事、政治、科技、医学、金融等严肃的领域,是不能容忍这种“大概意思”的,意思之间微妙的差别就能产生重大的影响,是很有可能付出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代价的。

我们往往忽视了重读音节的存在

还有一个现象,中国人在拼读单词的时候会忽略掉重度音节的存在,比如international美[ˌɪntərˈnæʃnəl],其中ˈnæʃnəl前面左上角有一个小竖点,那就是重度音节,inter这部分需要轻读national这个部分需要重读,它的重要性等同于我们汉字拼音中的声调,当然了,一般而言就算你忽略掉重读音节,美国人也是能够听懂的(在你口音基本没什么严重问题的情况下),这就好比如,美国人说中文通常一个声调,或者声调错乱,但是大多数中国人还是能够听懂在说什么,基本也不会影响交流,但有些时候,汉字变一个音调就完全是另一个意思了,比如美国人说“今天我的主食是面条”,如果发音不规范就会说成“今天我的猪食是棉条”,这样往往会造成中国人理解大相径庭,这是会影响日常交流的,中国人听了会一脸懵逼,这TM哪跟哪,这话完全不搭调啊,妈的搞笑的吧。如果把“希望你每天都光彩照人”说成“希望你每天都棺材招人”那就不好笑了,就算知道你发音不准,但是听了谁都不会舒服的。

在英语中,record[ˈrekərd],有唱片和记录的意思,当re部分重读,cord轻读时,record就是名词,含义“唱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201825640@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文章

自定义链接1

电话咨询
自定义链接2